“恭喜您,这里是家电下乡推广部,您电视购物时中了大奖,只缴纳498元-998元邮费、税费等就可获得苹果5代手机及手机充值卡,货到付款......”这看似并不高明的骗术,竟然在一年半内,让30多个省市、5700余人上当!
辽宁省公安厅启动防范电信诈骗犯罪宣传月活动公布这一案件。公安机关总结我省11种常见电信诈骗类型,给出十大防范提示。
11种电信诈骗类型
1.冒充司法机关人员
嫌疑人A冒充局、邮局工作人员拨打事主家中电话,声称电话欠费、有包裹没有签收等,然后称事主的身份资料与嫌疑犯有牵连,让事主核实;嫌疑人B假冒公安人员谎称银行账号已被人利用进行犯罪(如贩毒、洗黑钱、涉嫌诈骗等),要求事主及时进行账号保护、清查,并将电话转给银行客服中心;嫌疑人C假冒银行工作人员,要求事主将存款转到“资产保护账号”等事先准备好的银行卡中。嫌疑人用电话指挥事主在银行ATM自动柜员机上操作,或者指挥事主开通网银,获取网银密码后进行转账。
2.QQ冒充亲友
嫌疑人通过盗号软件和强制视频软件盗取QQ号码和密码,录制对方的视频影像,随后登录盗取的QQ号码与其好友聊天,以急需用钱为名借钱,从而诈骗钱款。
3.退税
嫌疑人通过其他手段获取事主购车、购房、购农机等详细资料,以国税局或者财政局工作人员名义联系事主,谎称根据国家最新出台的政策,事主可享受退税,并留下所谓的“服务电话”,一旦事主与其联系,即以交纳手续费、保证金等名义,诱其到ATM机进行假退税、真转账的操作。
4.冒充熟人
嫌疑人冒充其外地熟人朋友,首次拨打以“你猜我是谁”、“怎么不记得我了么”等语言骗取事主的信任,谎称出差办事要去看事主。第二天,嫌疑人会以出车祸、嫖娼或者赌博被抓、家人住院等理由,要求事主汇款骗取钱财。
5.冒充黑社会
嫌疑人冒充黑社会人员拨打事主电话,说出“事主家住在什么地方、开什么车、妻子和孩子的姓名”等,说事主得罪人了,有人花钱买事主一条腿,如果事主拿钱就可以消灾,利用事主恐惧心里进行诈骗。
6.“网络钓鱼”
嫌疑人通过设立假冒银行网站,用户输入错误网址后,会被引入这个假冒网站。一旦用户输入账号、密码,便输入病毒窃取资金。
7.虚构绑架
嫌疑人给事主打电话,谎称事主孩子等亲属被其绑架,模拟孩子、亲人的哭声、叫喊声,从而骗取事主钱财。
8.虚假中奖信息
嫌疑人借助网络、短信、电话、刮刮卡、信件等媒介为平台发送虚假中奖信息,继而以收取手续费、税费为由骗取钱财。
9.引诱汇款
嫌疑人先发送诸如“你好,请把钱汇到XX银行(或其他银行);账号;XXXXX,谢谢”之类的短信,事主误以为是商业伙伴或者债权人的短信,即按要求把款项汇到其指定账户。
10.股票内幕消息
嫌疑人以某某证券公司的名义,通过互联网、电话、短信的方式散发虚构的个股内幕消息和个股走势,实行会员制,按照会员等级收取一定费用。若指定的个股趋势碰巧吻合,则再以索要咨询费并许诺将继续提供个股内幕消息或者趋势的方式实施诈骗。
11.低价购车
嫌疑作曲事主发送低价出售二手名车等虚假信息。待被害人拨打联系电话想要购买时,不法分子提出必须交定金、托运费等要求其汇款。
十招防范提示
1.公、检、法机关作为执法部门是绝对不会使用电话开展所谓的“电话欠费”案件侦查工作。
2.对一些不熟悉,尤其是电话前带有多个“0”的号码不要理睬。
3.任何通过电话、短信要求您对自己的存款进行银行转账、汇款的,或者声称为您提供存款保护的,要核对好对方身份和目的。
4.提醒家中的中老家亲属、朋友,要保守家庭以及个人的种类信息。中老年人遇事要先和家人、子女等联系、沟通。
5.认真审视分析每一条信息和每一个来电,遇事多与家人协商、或者直接回拨号码等进行甄别。
6.如接的电话中明确说出事主孩子电话或者姓名,要通过拨打孩子的电话或者与其同学、朋友、学校联系证实情况。
7.不要相信虚假公司或机构及网站上标榜的优厚回报的虚假宣传。
8.请您坚信无端的中奖短信都是诈骗分子设置的骗局。
9.任何陌生人通过电话、短信要求您对自己的存款进行银行转账、汇款的,一概不要相信。
10.犯罪嫌疑人利用特殊计算机软件能模拟种类电话号码,能显示事主家人手机以及政府有关部门的电话号码,遇到要冷静,涉及钱款转账时要立即停止。
应急挽救措施
1.当您感觉上当时,应迅速终止交易、保存涉案证据,向公安机关举报或咨询。
2.如果能准确提供涉嫌诈骗的银行卡号,拨打所属的银行客服电话查询该卡的开户地点,并迅速到营业网点查清资金流向;如果不能准确提供银行卡号,可到银行柜台凭本人身份证和银行卡查询骗子的账号。
3.通过电话拨打该诈骗账号所属银行的客服电话,根据语音提示,输入该诈骗账号,然后重复输错5次密码,就能使该诈骗账号被冻结24小时,防止嫌疑人手机银行转账。如果被骗的钱较多,在次日凌晨重复上述操作。也可进入网上银行如此操作。
